本文作者:新车测评

车市三连跌!6月合资挖下新能源大涨都填不上的销量大坑

新车测评 2024-08-10 1730

7月一开始,各家车企就兴奋的公布了自己的销量,普遍一片大涨,特别是新能源板块,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更是以同比20%、30%的增幅上涨。燃油车方面,在618大促拉动下,19万雷克萨斯ES、13万凯美瑞、6.98万的朗逸等巨幅优惠下,也引发了巨量的关注。

然而,无论是新能源的增长还是劲爆的促销,都无法掩盖如今汽车内需不足的情况。

内需出口双杀,6月开启跌跌不休模式

据乘联会日前公布的汽车销量统计,6月份在新能源车零售量同比增长28.6%的情况下,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量继续保持前两月的下跌势头。继4月、5月连续出现-5.5%、-1.8%的同比负增长后,6月零售量同比跌幅加大到-6.7%。上一次车市出现三连跌的情况,还要追溯到2022年的3-5月。

6月的销量已经是叠加了“以旧换新”在各地逐渐落实、618大促、北京放号、广州高峰期限外等诸多促进消费政策的结果,但仍然无法提振整体内需的疲软,2024年的车市似乎又要开始跌跌不休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零售量下跌挖下的坑过大,以至于出口的大幅增量也无法填平缺口。6月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28%、销量达37.8万辆的情况下,汽车批发量还是出现了-3.0%的负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乘用车出口似乎已经见顶。从4月到6月连续3个月出口环比分别为0.2%、-9.0%、0%,连续基本持平甚至下跌,加上7月开始欧盟对中国纯电车加税,中国最具优势的新能源板块出口受阻,而车企着重开发的东南亚新能源市场体量有限。从中汽研的数据看,未来汽车出口要保持增长势头,还要看出口主力的燃油车能否在南美、中东等全球南方国家继续打开市场。

内需不振,出口似乎见顶,即使车市在今年上半年依旧保持了3.3%的同比增长,仍然为接下来半年的汽车销量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燃油大幅下滑,合资率先中枪

新能源车加紧进攻,燃油车节节败退,这是今年上半年的车市的主旋律。

据乘联会统计数据,6月新能源零售量增长28.6%,达85.6万辆,上半年累计已达411.1万辆,同比增长33.1%,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经来到了48.4%,市场接受度极高。同期燃油车的零售量为91万辆,同比下降27%,上半年燃油车的零售量为573万辆,同比下降13%。

以燃油车为主力的合资品牌在这一轮燃油车被新能源替代的浪潮中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主流合资品牌6月零售48万辆,同比下滑27%,德系、日系、美系市场份额分别下滑2.6%、3.5%、2.9%,德日美主流合资品牌的份额加起来只有39.2%。

合资品牌除了在宏观统计中出现大幅下滑,头部的销量也大幅降低,并且是量质齐跌。

去年6月批发量前10的车企中有5家合资车企,而今年6月上汽通用已跌出前10,剩下的4家中,一汽-大众第四,上汽大众第七,广汽丰田第九,一汽丰田第十,且销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31.2%、14.4%、19.6%、16.9%。

去年6月批发超2万辆的车型有16款,合资有5款,20万级的B级车2款,15万级的A+级车1款,10万级的A级车2款。而今年6月批发超2万辆的17款车型中,合资仅4款,20万元级已经没有了,15万级有1款A级SUV和1款A+级轿车,10万级的A级车2款。但15万级的两款车终端优惠后已经来到10万出头,两款A级车更是7、8万就有交易。

尽管几家头部合资车企血条足够长,但这样量价双杀下又能坚持多久?就算车企扛得住,终端的经销商又能撑多久呢?

靠新能源自主高端已成,合资丧失优势

合资车企销量的大幅下跌,其中重要原因是合资车企的主力燃油车缺乏新品,市场竞争力无法跟上需求。同时,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实现了技术快速迭代,大规模推出产品更具竞争力、价格更具备优势的新能源车。

而且上半年自主车企着重发展插混和增程车型,弥补了新能源车补能慢的缺陷,叠加上绿牌、免购置税等优势,不仅替代了自主车企自己的燃油产品,更对同样价格段的合资燃油车产品了很强的替代效应。

6月新能源车批发同比增长29.0%的市场背景下,插混和增程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73%和113%,插混和增程在新能源市场中的占比已经来到了43%。

新能源的大幅增长,也反映了新能源渗透率72.5%的自主车企的销量情况。6月主流自主车企零售量103万辆,同比增长10%,市场份额已经来到了58.5%,超合资近10个百分点。

自主车企增长的不仅有量更有质。问界、腾势不仅杀入豪华品牌销量前10,均价更是超过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理想L6、问界M7等抢占了合资塑造市场影响力的中高端车型的份额,问界M9更杀入50万元级成为销冠。

自主车企在中高端市场的成功,将品牌影响力传递至主流市场,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秦L、极氪001等瓜分了合资销量基盘的A、B级轿车,宋PLUS、星越L等也对合资利润奶牛紧凑级SUV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除了自主的上攻已经从口号变成了实际的份额,甚至还有有宝马i3不惜身家空降到不足20万元价位,3系裸车也就20万出头,更重创了合资B级车生态位。

如今德系、日系、美系,有点像前两年的二三线合资品牌,面临着腹背受敌、只能以价格换空间的局面。二三线合资目前尚未有破局重回主流地位者,德系、日系、美系能稳住自己的市场体量吗?

写在最后

很多人将合资车企销量下滑的“锅”甩给新能源。但个人的观察,消费者其实对动力形式并不敏感,他们需求的是用车省、配置好、用车便利等更好的体验。合资车是因为这些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才会节节败退。所以,尽管合资车试图通过以前不敢想象的优惠力度,扭转销量下滑的局面,但这注定无法持久,更不可能成功。

只有大众途观L Pro、全新迈腾这样积极进行本土化的尝试,打造体验上更得上市场的产品,才是合资车企扭转局面最好的办法。这需要很大的投入和不短的时间,但只有有决心进行改革的车企,才有希望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继续站稳主流的位置。当然,像斯巴鲁、马自达这样做小众精品保持盈利,同样也是一种活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新车测评本文地址:https://www.nnxinche.com/chepin/40126.html发布于 2024-08-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车评网

阅读
分享